close

  廣州辦公室出租首批歷史建築推薦
  名單出爐
  廣東國民大學第二校舍舊址、ARMANI永安家塾、泰康路民居
  ■策劃統借款籌:何姍 ■採寫:新快報記者 陳文 何姍實習生陳旭路
  它們曾經面臨拆遷,但在媒體、市民、專家和政府的合力下搶救下來。併入選首批歷史建築推薦名單,包括有廣東國民大情趣用品學第二校舍舊址(越秀區惠福西路145號)永安家塾(黃埔區茅崗社區西華村5巷4號)、越秀區泰康路木排橫街11號、木排頭2、2-1號民居、木排頭59、61、63號民居、八和坊2~12、42~50(雙號)號民居。
  東方時代購物廣信用貸款場項目首次嘗試由開發商保護利用老建築保留木排頭、八和坊民居
  今年9月16日,市規委會上通過對東方時代購物廣場項目首次採用“活化”處理辦法,由開發商進行保護利用。保留越秀區泰康路木排橫街11號、木排頭2、2-1號民居、木排頭59、61、63號民居、八和坊2~12、42~50(雙號)號民居。
  此項目位於北京路與高第街交界,用地面積1.111萬平方米,由港資公司廣州金鴻順房地產公司開發建設。該地塊位於建控地帶,按名城保護規劃建築限高18米,並且地塊內有推薦歷史建築。
  市規劃局今年5月曾要求這一項目的開發商委托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教授對這一地塊進行歷史建築排查。據湯國華教授透露,他們提交的評估意見認為:這一地塊中位於北京路的18棟騎樓屬傳統風貌建築,南面及西南角的19個門牌號碼的建築屬於歷史建築,都是中西結合的洋樓,尤其是西南轉角處的紅磚牆建築與對面街區形成傳統風貌景觀。
  據介紹,開發商原規劃是建46.6米高的購物廣場。保留騎樓建築,但要拆除西南角的建築作地下停車場入口。目前購物廣場高度已壓減到18米,南面建築、西南角建築得以保留,。規委會主任委給出的處理意見稱,在該地塊引入珠江實業等市屬國有企業收購項目公司51%或以上股份,對該地塊進行保護和活化改造。
  廣東國民大學第二校舍舊址
  歷史價值具多個“惟一性”校友專家合力搶救保留
  2009年1月8日,國土局核發穗房拆字〔2009〕1號拆遷許可,作為廣東國民大學第二校址的惠福西路145號被列入拆遷範圍,該處要建成綠化廣場和停車場。而在第一批廣州市歷史建築的名單上,沒有國民大學第二校址。這樣一則拆遷公告引起了國民大學老校友的擔憂,紛紛奔走護校。
  廣東國民大學是廣東省第一所國人民辦的大學,第一屆的校董有孫中山的兒子孫哲山,第二屆的校董有南天王陳濟棠等,校長有當時廣東省教育廳廳長吳鼎新等名人。民國二十七年,日寇侵廣州,民大是唯一一所堅持留在廣東辦學的大學。
  現在,這些歷史材料和國民大學其他檔案文獻都保存尚好,可以在中山圖書館、廣東省檔案館和廣州市檔案館查到。湯國華教授認為該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不能只從建築上判斷,它具有多個“惟一性”,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經過多名校友的奔走呼籲,以及湯老師的提議推薦,國民大學第二校址被列入歷史建築的討論名單。2012年11月,廣州市建委開會決定,鑒於民大舊址,暫緩該拆遷項目。拆遷單位廣州市越秀區重點項目拆遷辦公室也表示,應該不會再拆了。
  而今年1月7日,這個項目的拆遷公告過期,並無續期。
  78歲校友:
  廣東省人民醫院占用要修繕
  廣東國民大學78歲的校友黃兆棠:“聽到廣東國民大學第二校舍舊址被列為廣州首批歷史建築推薦名單,我感到很激動,很高興。儘管這所大學不存在了,但在當時它還是廣東規模最大的學府之一。”
  廣州解放後翌年,該校改組和廣州各私立大學合併稱“華南聯合大學”。不久,各大學院系調整,該校大部分併入中山大學,教育學系併入華南師範學院。
  黃兆棠說,後來這些校舍被廣東省人民醫院占用了一部分,我覺得從保護歷史建築的角度,希望政府應該讓占用了校址的廣東省人民醫院修複學校的這些建築,誰使用誰修繕。他說,我建議由政府出資規劃,學校校址今後繼續發揮教育方面的功能。
  永安家塾典型的嶺南地區有宗祠祭祀、私塾功能的建築
  永安家塾是用於祭祀的一個小型化的家祠(私夥太公),有頭門、天井和正堂,有高懸的堂號、祭祀的神位。
  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彩畫、彩塑、木雕等建築細部。而旁邊的一路廂房則可能是讀書或者居住的空間是家塾的附屬建築。
  因此永安家塾是一個典型的嶺南地區有宗祠祭祀、私塾功能的建築。表現了廣府地區的宗族祭祀、詩書傳家的傳統。
  32位後人簽名保百年家塾評歷史建築專家一致通過
  2013年3月,黃埔西華村具有150年曆史的永安家塾將在城中村改造中面臨拆除,改成幼兒園用地。大約一年前,村裡面已經和房地產商合作,準備拆掉一些舊建築建新的地產項目。
  從去年9月份開始,彭女士就將一份由彭氏後人32位代表簽名的報告,向各級各有關部門遞送。隨後有5批專家來調研。2012年11月,規劃局組織專家對永安家塾調查,村委副書記透露,經專家討論,應該不會拆掉永安家塾。
  據彭萬大第5代後人杭叔介紹,這個家塾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是其祖輩彭萬三所建,主要供彭氏後代讀書受教,而小閣樓則專供教師住宿。據悉,永安家塾培養出的人才有官至翰林的彭金銘(彭萬大嫡孫),曾任廣雅學堂校長;追隨孫中山參加民主革命的彭昌祈、彭炳贊等。
  永安家塾彭氏後人
  望永安家塾成展示教育家事跡場所
  “真高興呀!”永安家塾彭氏後人,今年75歲的彭女士在得知永安家塾被列入廣州歷史建築推薦名單,將得到保護後表興奮地說。
  彭女士介紹,她是永安家塾彭氏第26代後人,看到彭氏族人奮力保留下來的私塾列為廣州歷史建築,終於實現了彭氏後人共同的願望。“我們的村民今年4月曾開過會討論怎麼保護好永安家塾。等到掛牌以後,我們會再正式開會,討論保留下來的私塾怎樣利用。但在正式掛牌前,我們的心還是有點懸空,害怕金陵台被誤拆的事再發生。”
  “就我個人而言,希望私塾繼續發揮教育功能。”彭女士說,比如成為展示中外教育家的事跡的教育基地,請在學習、工作方面有成就的人來做公益講座的場所等等。
  她希望,政府在這過程中能提供資金、物質和技術支持,“我們的村民不是特別富有,都要賺錢糊口,拿不出太多錢進行修繕和維持今後的運作。當然,我們也會不會袖手旁觀,一定盡心儘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原標題:搶在拆遷前救下的歷史建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27gso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